整理了GOOGLE上關於中國改革的歧路搜尋前幾名排序的資料來輔助!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中國改革的歧路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JEAN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雅虎購物、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 |
![]() |
購買 朱嘉明是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 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列名「改革四君子」 中國改革的歧路:2015740034985,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174 我要購買 |
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中國改革的歧路,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Willie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Willie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網路價格隨時會調整,請以原網購平台資料為準! |
其他資料列表: 1.博客來-流亡者的書架:認識中國的50本書 書名:流亡者的書架:認識中國的50本書,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5998790,頁數:440,出版社:水牛,作者:余杰,出版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历史虚无主义Translate this page 歷史虛無主義,指被一些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所反對的一種主張,他們認為歷史必然遵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律發展,最後 ... https://zh.wikipedia.org/zh-hk/河南省Translate this page 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前,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 ... 中文書 社會科學 政治 中國研究 ... 中國,是一個地方名稱、或政治實體、或文化象徵、或是指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們? www.supermedia.hkTranslate this page 「台獨」、「港獨」一脈相承,其實講的就是臭味相投。明知「獨立」這是無法實現的歧路,面對強大的阻力,他們尋找時機 ... |
內容簡介朱嘉明是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 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列名「改革四君子」; 他也因為1989年的悲劇而流亡海外, 面對中國改革的難題不斷苦思讀寫。 朱嘉明刊載於《思想》22期的〈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文, 同步在大陸共識網發表,引起將近20萬網民瘋狂點擊與轉發, 引起熱烈關注與回響。 《中國改革的歧路》所收入三篇文章,均表現出朱嘉明這種時代精神面貌, 讓讀者一窺作者個人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 像朱嘉明這樣由文革、改革開放、與六四這三大歷史局面所塑造出來的一代人, 往往能對中國的歷史、現狀與前景提出獨特的全局觀點。 本書的精采內容,主要分成三篇: 第一篇〈中國改革的歧路:朱嘉明先生訪談錄〉以朱嘉明個人經歷為線索,交代了朱嘉明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力求反映從19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再到1980年代改革的歷史邏輯; 第二篇〈從不斷革命到持續改革:中共應對政權「合法性危機」的模式〉揭示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危機和不斷革命、持續改革之間的關係,以建立合法性的努力與失敗為脈絡,縱向分析人民共和國六十年(並上溯民國)的歷史經驗,作為今天的教訓; 第三篇〈中國國情的八個關鍵問題〉選擇了當下中國面臨的八個現實問題,加以分析聚焦,橫向剖析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動態認識今天中國的國情。這三篇文章,試圖在縱向審視中國當代歷史的同時,也從橫切面剖析中國現階段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回答:為什麼中國的改革走上了歧路? 中國的「改革」,如同一列承載著十幾億民眾的快車,高速行駛了35年,但至今沒有列車時刻表,也不知終點站在哪裡。這趟改革的列車早已駛入歧路,受益者是既得利益集團而不是人民。人們正在從不滿意轉變到失望,甚至開始絕望。 現在,已經到了全體乘客和車組人員都須思考如何把歧路列車搬回正軌的時候了。通過深入的歷史和政治經濟分析,解說中國的「改革」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脫離了正確的軌道? 作者主張,憲政民主應是中國未來的關鍵選擇。 唯有還權於民、還富於民,中國才會長治久安。 作者簡介作者介紹 朱嘉明 195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就學於北京男十三中,1968至1978年,先後在西藏、黑龍江和山東務農做工;1978年考上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後,在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時,參與創建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擔任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西部研究中心、北京青年經濟學會、中國改革開放基金會負責人,暨《中青年經濟論壇》主編。1989年6月後,流亡海外,一度擔任海外民運負責人。1993年退出民運,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完成MBA;先後在澳大利亞、東南亞創業經商。2000年之後,擔任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經濟學家,現任教於維也納大學。主要著作有《國民經濟結構學》(1984);《現實與選擇》(1984);《論非均衡增長》(1988);《朱嘉明文選(三卷)》(2009);《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2012)。 譯者介紹 目錄序:在中國期待進步主義(錢永祥) 前言:回歸憲政民主之路 中國改革的歧路:朱嘉明先生訪談錄 從不斷革命到持續改革:中共應對政權「合法性危機」的模式 中國國情的八個關鍵問題 自序/導讀序 在中國期待進步主義∕錢永祥 朱嘉明先生是五星紅旗下誕生的第一代人,與共和國一起渡過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以及六四事件這三大歷史階段。他在本書中對中國當前體制歧路的分析與前瞻,表現了這一代人在歷經滄桑、志業未竟之後,身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感卻依然昂揚。 朱嘉明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成長於北京。身為「老三屆」中較為年輕的一輩,他捲入了兩千萬學生上山下鄉的浪潮,在十年之間務農做工,先去西藏、後駐守黑龍江、再到山東,直到1978年考取文革後的第一屆研究生為止,在貧窮的青春歲月中見證了中國革命最亢奮也最灰暗的十餘年。 從1979年開始,朱先生參與了當時剛啟動的改革開放。以國務院的研究單位為立足地,他與一批經歷、志向相近的年輕人,針對當時中國在工業、農業、歷史與國際關係等方面的迫切問題進行研究與思考,撰寫文章,發揮過一定的影響,列名時稱的「改革四君子」之一。接下來,他參與籌辦了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聚全國中青年經濟學者於一堂研討經濟改革的具體問題,在當時意義深遠。他也擔任過趙紫陽時代「三所一會」中「中信國際所」的副所長,對國際政治、經濟問題進行廣泛的研究。 但是八十年代的改革共識來不及見到結果。1989年天安門流血鎮壓之後,黨與知識界分裂、黨內的保守派與改革派分裂、知識界的內部也告分裂,多數改革運動的主力份子被迫退隱或者流亡。 朱嘉明主動中斷了此前的人生軌跡,先是積極參與海外民主運動,擔任過民運組織負責人,之後又浪跡海外多年,最後執教於維也納大學經濟系,繼續他的思想與著述工作。 像朱嘉明這樣由文革、改革開放、與六四這三大歷史局面所塑造出來的一代人,往往能對中國的歷史、現狀與前景提出獨特的全局觀點。畢竟他們所經歷的時代與事件,曾經具有撼動歷史、讓國家命運翻轉的宏大意義,養成了他們大局著眼的習慣。在這方面,朱嘉明也不例外。本書所收三篇文章,均表現出了這種時代精神面貌。〈訪談〉交代個人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訪談之外的兩篇文章,一篇以建立合法性的努力與失敗為脈絡,縱向分析人民共和國六十年(並上溯民國)的歷史經驗,作為今天的教訓;另一篇聚焦於八個現實問題,橫向剖析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動態認識今天中國的國情。這種透過縱橫兩個維度掌握上下全局的視野,並不是一般學院社會科學的近視習慣所能企及的。 但是朱嘉明本人的專業研究領域,卻是極其現實的經濟運作策略問題,他本人也「厭惡討論主義」,所以他的論述即使宏觀,仍處處貼近現實,關注所在是社會、國家的如何歸於「正常」。 中國今天不夠正常嗎?朱嘉明的一個論斷或許已經足以傳達他所憂心的癥結所在:中國看來十分強大,但又顯得十分脆弱。國家的經濟、軍事、國際地位已經躋身於強國之列,不過整套體制的正當性(合法性)卻愈來愈空洞虛渺。民間的剝奪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高漲,冷漠、譏誚、虛無的氣氛瀰漫在官員、知識份子、以及一般人民的言行之中。統治者則圍繞著家世與權力凝聚成利益集團,在風聲鶴唳中以高強度的維穩換取苟安。 朱嘉明認為這個局面的代價太高,也無法持久。由於急迫的危機感在心,他不取冷漠、譏誚、虛無的作態,但他也不相信再一場改革或者更激進的革命能夠解決問題。他認為問題所在是八十年代的改革後來走上了歧路,其標誌就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嚴重不公平;而財富壟斷與掠奪的成因,乃是政治體制上的封閉與壟斷。他寄希望於回到八十年代,不是回到那時的任何主義,而是回到八十年代的價值觀,「藏富於民」與「還權於民」...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